編輯/尼歐
人體所需營養素有醣類、蛋白質、脂肪、維生素、礦物質、酵素、植化素、纖維和水,而胃腸就是攝取營養素的直接管道,該如何判斷是否有健康的腸道呢?
◆腸道健康之指標
腸道好菌是否優勢、菌相是否平衡,具多樣性?可從糞便及腸氣(屁)來評估。
1.糞便:
顏色越黃越好(金、土、褐黃),量日均200公克,軟硬、適中(水分70%,香蕉、牙膏般)。排便一日1至2次,不少於一週2次。時間5分鐘左右,順暢不費力。
2.腸氣:
排氣量日均500cc,5~10次。成分95%以上是無臭的,有氮、氫、氧、二氧化碳、甲烷。1%有臭味,為氨、硫化氫、酚、吲哚、糞臭素、甲苯酚、甲硫酚。(甲烷及二氧化碳,量多亦臭)。食用大量蛋白質、脂肪時,臭味濃,因害菌腐敗作用活躍。
◆腸保安康的基本原則
一、飲食:
植物性85%,動物性15%。(益菌吃素,害菌吃葷)。可採米飯、蛋白質、蔬菜、水果各4分之1的比例,加上一杯豆漿或牛奶。
二、腸道機能:
補充乳酸菌。每天排便1~2次。飲用好水1.5公升以上(1公斤體重,30cc水)。休息養神,睡足7小時,必要時午睡片刻。適度運動。維持體溫37℃左右。
三、心情:
正向思考,心存善念,笑口常開,愉快紓壓,天天開心,感恩有愛,放鬆樂觀,有幸福感,自然提升免疫功能、平衡自律神經,有益於抗老防衰。
(摘文自《長庚醫訊月刊》,經授權轉載)